最近台灣與美國的熱門話題都是「不景氣」、「失業」,台灣媒體不斷地在報導失業率有多高,失業人口有多少,遍地哀嚎,但很少去探討今天的人力市場真正需求為何?  以目前台灣約四%的失業率,對我們這些長期在紐約工作的NewYorker來說,其實只是「基本挑戰」,美國失業率在一九九○年便已是五%以上,從此一路竄升,到九二年竟高達八%,再加上全世界的頂尖人才都擠在紐約找工作,內憂外患,自己同時一直得面對雙重少數(女性與華人)的挑戰,那我們又如何在四面楚歌中還能位居要職,如魚得水呢?

  秘訣無它,便是保持高度「危機意識」──不斷地擴大自己可被利用的價值(Value)與不可被取代性(Irreplaceable)。

  六月份《Fortune》雜誌有篇文章提到,美國雖然景氣下滑,但好些企業仍是「求才若渴」,以一個頂著MIT名校光環的MBA為例,他從今年一月找工作至今,雖有許多面試的機會,他說,「可以感覺到今
天情勢日趨明顯,企業對於招才,加倍小心。大家都在尋求ExactlyFit(真正能符合需求)的人才。」

  我在紐約長期工作,在專業上儘管受過嚴格的訓練,但最難的,恐怕是面對強大的競爭與自己想百戰百勝的考驗吧!

  第一課是,畢業後初進飯店工作時,有個約三十來歲的中級主管,生產後不到十天就回來上班,我問她為什麼不好好享受她的產假,反正有人代班,而且早回來又沒多錢可拿!

  她笑笑地說:「Wendy,在紐約,如果你可以被取代三個星期,你也可以永遠被取代了。」嚇得我一身冷汗,從此謹記此言,終身難忘。

  第二課是,我在飯店第一個正式的工作是餐廳的帶位小姐,因為原來的帶位小姐不幹了;Ellen年輕貌美,伶俐可人,因嫌工作時間太長,雖有主管百般挽留亦不惜絕然而去。

  十年後,當時我三十一歲,已掌管幾家餐廳,她突然跑來問我,可否替她找個工作?我很為難地向她說,目前餐廳經理之職都已額滿,她竟說:「喔!不是啦!我只是要找帶位小姐工作而已啦!」

  我目瞪口呆,不知如何跟她解釋,如今帶位小姐早就有一堆雙十年華的美女在排隊等,怎麼可能要一個三十五歲的美歐巴桑呢?

  回頭再看台灣。近日,我們公司應徵兩個職位,在近百個應徵者之中,倒有幾個有趣的例子。

  有個三十來歲,前來應徵活動企劃的帥哥,看來十分厲害,只有個小問題:他不喜歡在週末上班,而且也不希望加班,除非有很好的理由,以免影響生活品質。

  公司協理笑著問他:「那我們是不是應將所有的活動都移到平常日(weekday)來辦?至於加班是因為大環境困難,大家都需加倍努力,這算是好理由嗎?」當然,我們請不起這位大牌,因為景氣越壞,我們只
能請「ExactlyFit」的人。

  另一個職位則恰好有兩個人都很Qualify,背景、經歷類似。A二十八歲,三年相關經驗;B則三十三歲,有六年經驗,但要求卻是A近二倍的薪水。沒用B,是因為他比A所多的三年經驗值,並不值得兩倍的薪水,這便是Value的比較。

  台灣景氣愈壞,企業經營愈困難,Cost Down(降低成本)愈見重要,老闆眼中的「人才」,則是:actly Fit the Needs。找工作不難,難的是你自己夠不夠Exactly Fit?

  景氣困難時,我們都有兩個選擇,一個是努力增加自己的Value,創造自己的不可被取代性,符合企業的需求,雖然辛苦,但將來的成就亦指日可待。

  另一個是懷著「錢多、事少、離家近」的偉大志向,慢慢尋夢,自是瀟灑,但將來也可能是「錢無、事無、在家閒」的境界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天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